学校要闻
土木交通工程新发展暨学科建设院长论坛在我校区举办
编辑:张玉芹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22日

聚威海叙土木,论学科听涛声。921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和山东大学共同举办的土木交通工程新发展暨学科建设院长论坛在哈工大(威海)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中国地震局哈尔滨工程力学所谢礼立院士、浙江大学龚晓南院士和中国海洋大学李华军院士出席大会并做特邀报告。来自全省18所高校和省外5所院校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我校区学科办主任、研究生处处长张华强教授,土木工程系主要负责人及部分教师、研究生参加了会议。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副校长曲世友教授和山东大学副校长李术才教授致开幕辞,开幕式由哈工大(威海)土木工程系学科带头人、科技发展处处长徐龙军教授主持。





曲世友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讲到,中国是世界上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占全球60%的建设规模为土木交通学科提供了很好的产业环境和条件,当前土木交通学科面临着最大的发展机遇;土木交通学科要承担起提升基础设施质量和效率的重任,要建立起一套中国特色的专业知识体系,为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中国贡献;建筑和交通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希望与会的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土木交通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同时也期待着大家能为威海校区相关学科发展出谋划策。

李术才在致辞中讲到,山东省是建筑大省、人口大省,基础建设规模大,人才需求旺盛,土木交通学科大有作为。自2015年首次论坛开办以来,省内高校相关学科加强了联系,他希望此次论坛大家能进一步交流沟通,共同探讨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推动校企协同创新,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论坛由三场院士特邀报告开始。李华军院士以“海洋工程的进展与挑战”为题讲了海洋工程领域的最新进展,龚晓南院士分享了自己“对土木工程和岩土工程教育的几点思考”,谢礼立院士做了题为“从结构抗震到城市抗震”的报告,并且提出“韧性城市”这一新概念。院士报告高屋建瓴,从学术前沿到教育教学,为大家指引研究方向,明确建设目标。

在主题报告中,浙江大学王立忠教授对“深厚软土中基坑稳定性和变形—MMSD方法”做了介绍,南京大学李晓昭教授介绍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协同及其开发”、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钱宏亮教授对“500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主动反射面结构关键问题”做了介绍,山东科技大学乔卫国教授就“发挥学科行业优势,培养特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做了阐述,山东建筑大学任瑞波教授做了“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发展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报告,山东大学张庆松教授对“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岩土工程人才培养”进行阐述,青岛理工大学张纪刚教授对“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助推新旧动能转化及学科建设”进行介绍,山东大学李立平教授做了“国际化创新型交通学院建设规划与发展探索”的报告。

告结束后,谢礼立院士主持了以 “新形势下土木交通工程学科协同发展”为主题的交流研讨会,专家们都各抒己见,就土木交通学科发展达成共识。大家普遍认为,此次论坛的举办非常重要,大家通过交流,增进了相互了解,学习到兄弟院校土木学科发展中好的经验,为本校土木交通学科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参考;就报告和交流中暴露出的我省土木交通工程学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各高校应尽快开展土木工程新工科建设;大家一致认为应建立有效机制,加强交流和协同合作,在师资队伍建设、特色科研方向凝练、共同申报承担大项目方面有所作为。代表们还商定了下一次论坛召开的时间和地点。(记者 张玉芹  通讯员 冯金星 文/图)


编辑审核:校区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