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哈工大星】张敏:痴心育人 一生不悔
编辑:语言文学学院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6日

张敏,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语言文学学院教授。曾于2009年获得“威海巾帼十杰”荣誉称号,2020年被评为“师德师风”先进个人。


张敏老师在“从教30年”座谈会

张敏老师与威海校区结缘于1992年。

当时她是哈工大校本部外语系的年轻教师,威海校区外聘的英语老师家中有事,而当时有英语专业研究生学历的老师很少,校区引进教师面临种种困难,组织权衡之下调她来校区应急。

当时的威海校区起步不久,各类建筑面积只有几千平方米,条件相对简陋。张敏最初踏进校园时,也曾有过动摇。然而踏上讲台的那一刻,她的心突然就安定下来。“看着学生们充满求知欲的目光,觉得其他的东西都不那么重要了,他们需要我,我要把学生们教好。”

人手少,任务重,张敏像陀螺一样不断地备新课、开新课,先后承担了大学英语、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语法、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欧洲文化、英语诗歌、看名片读名著、论文写作、文学导论、文学专题、英国文学作品赏析、美国文学作品赏析、听力等10余门课程。课程门数之多、跨度之大,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可想而知。尽管困难重重,她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条件和要求。“现在想来,当时和同事们克服了许多现在想都不敢想的困难,既难忘又自豪。”

一转眼,近三十年过去,张敏老师的初心在岁月中历久弥坚她说,惟愿痴心育人,一生不悔。


 仁爱之心 为学生健康成长尽全力


“每个孩子对大学都有着自己的憧憬和梦想,老师就是他们的引路人,尤其在他们迷茫或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如竹子般节节突破,在逆境中破纪录。”张敏说。


1994级一届本科生谈心

办学初期,一些学生刚入校里也有心理落差。张敏与学生亦师亦友,经常与他们促膝谈心。她现在还记得首次接手94级本科班英语课的情景,这些学生底子好,对大学的期待也很高。虽然学校当时硬件条件不足,但是张敏下决心要让学生得到好的教育,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真本领。她在课本内容之外,下大力气补充了不少其他内容,让学生在课业上有更多的积累。

为了让学生建立信心,了解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难度,张敏记录学生每一次进步。她用图纸做了一张很大的表格,每次小测、模拟测的成绩都列在上面进行分析,并请他们到家里来有针对性地谈心,帮他们找到内驱力。由于与学生的谈心次数特别多,学生们亲切地送给张敏老师“助理班主任”的称号。真心的付出换来了令人欣慰的成绩,那一级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为88.8%,比校本部高出20余个百分点,这个成绩让大家都倍感振奋。不仅如此,扎实的英语底子为学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前几年这个班回校搞班建时,大家纷纷告诉张老师,步入工作后他们深感英语基础很牢,有的同学提到对后续的硕博英语学习,甚至工作中与外国专家的交流都很助力,有的同学连张老师让他们写的英语日记中的内容都记得,同学们还送了张敏刻有大大的“感恩”两个字的雕花。看到学生现在成了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材,张敏觉得“一切都值得”。

在工科院校,英语并不是“主流专业,很多是被调剂过来的。在全力上好每门课的同时,张敏利用大量课余时间与学生们谈专业愿景及如何学好专业,同时鼓励他们勇于追求梦想,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积极考取第二专业研究生。对于想要考取本专业研究生的同学,张敏帮助他们准备课程和选择学校鼓励学生将写好的英语写作或文学评论拿给帮助他们修改完善。第一届英语专业的学生有的考取了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有的考取了考古学专业研究生。考本专业的有的考取了南大和北外的研究生,还有同学就读了英国剑桥大学硕士和布里斯托大学博士第一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为后面的学弟学妹们树立了好榜样,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成了中流砥柱并回馈母校,这也让张敏倍感欣慰。


作为论文指导教师与2012级毕业生合影留念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张敏发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求学生记英语日记。这样不仅练笔,学生们还会在日记中倾吐自己的困惑和苦恼,张敏便也用英语跟他们用心地去交流,及时疏导。她的真心和热忱感染了学生,在她外出进修前的一堂课上,刚走进教室,就看见黑板上是学生们大大的英文:We love you! 那天早上全班同学都早早来到教室,在楼梯、教室照了好多集体照和个人照,塞在张敏的怀里,让张老师带着他们,记住他们,一双双含泪不舍的眼睛让张敏至今难忘。经常有学生对她说:“老师,您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和源泉

随着年龄增长,张敏老师从学生们的“知心姐姐”变成了“知心妈妈”,每当站到亲切的三尺讲台上,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坐在台下。她不仅讲授课程,还引导学生思考大学自我规划、人与人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等话题,还通过课程教学及与学院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沟通,尽量了解掌握每个孩子的思想状态,有针对性地单独辅导,妈妈一样提供全方位的关爱。对于课业完成不顺利的学生,她会一次次主动沟通,起早贪黑为学生审阅作业和论文,提修改意见。理解孩子们在不同年级的不同需求,不同时期的不同状态,张敏老师用一颗真心,爱着她的每一个“孩子”。

 

严谨治学 坚守教学三十年


张敏老师在工作中勇于探索,甘于付出。作为教师,备课和批作业是她的基本工作,但是如何让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与消化上下功夫她工作的重点,尽力使学生们课程收效最大化是她的目标。“质疑法”和“模仿法”是她在工作中总结出的有效经验。

质疑法主要是用在文学作品赏析课上,目的是让学生会写英语小论文。利用课余时间3人一组研讨,面对面和每个学生沟通选题角度、内容、结构等之后课上学生发言35分钟,用英语自我陈述,全班同学利用58分钟时间质疑,要求陈述者和听者做好记录最后老师进一步提出质疑并进行鼓励式点评。在层层的提问中学生从不说、不问、不会说、不会问到敢于表达甚至引起辩论渐渐提升视野的开阔性和思维的缜密性。有一次,一位女同学的发言成了激烈的辩论赛,台下同学们不断提出质疑,台上的她淡定应对,用流畅的英语引经据典,辩才无二,这让张敏脸上难掩欣慰的笑意。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此多样的今天,学生们更需要面对面与老师的交流,更需要老师的情感投入。

“模仿法”则是用来提高听力能力。高中没有英语听力课,来到大学后绝大部分学生是不知道听力课学什么、怎么学。为此,张敏精选了语言用法标准的英语文章的有声资料,让学生每周3课反复听、模仿,然后学生自录音频发到班级听力群,课余时间张敏逐一听,记录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课上逐一展开讲解。一位声音很好听的男生,总用自己的调子说英语,语感不大好。张敏鼓励他把每个句子的每个词,每个词的每个音都做重读、轻读、长音、短音等标记的方法试试,一段时间以后他模仿时把震慑全场,简直就像原声一样。模仿可以将标准的发音和音调存储在自己的大脑记忆中。当这种存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不仅听力能力会大大提高,标准的语音也会脱口而出。


2019级同学小组座谈交流“模仿”法听力学习心得


“质疑法”和“模仿法”对学生提升很大,但要占用教师大量的课余时间为了学生,觉得这种付出是值得张敏说。


积极努力 带领团队共同成长


“让每一名教师发展好,为年轻教师提供机会,学院才能发展好。”2003年,张敏主持学院工作,针对学院英语专业的教师队伍年龄梯队、学历水平、专业方向和团队等实际情况,组织班子成员反复研究,形成了打开学历提高大门的方案,在不影响教学情况下,每年有计划派教师出去提高学历、赴英美进行业务培训。在院里资金特别紧张情况下,对在外读书的年轻人给予了尽可能的帮助。几年间,学院数名老师前往美国、加拿大、荷兰等访学,到国内著名高校如北大、南大、复旦、上外、北师大、南开等攻读博士学位。大家不断开阔视野,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同时也建立了良好的学院风气。

2011年9月张敏结束了美国访学之行,想满腔热忱再次投入到学校的发展建设时,癌症晚期的噩耗降临到她的头上。怀揣着执着的育人梦想,在家人的精心呵护下,在校院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关爱下,她从死亡线上艰难挣脱带着放化疗的后遗症,毅然返回工作岗位。

张敏说:培养学生是我的命,只要身体允许,我仍会尽我所能能站上讲台,就是幸福。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语言文学学院)


编辑审核:校区办公室